什么是评级版纪念币(评级币,还需理性认知)
钱币属于大众收藏范畴,评估一枚钱币的价值,要遵从“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如何体现钱币之“稀”?这就要从品种和品相两个方面来衡量。
品种方面,新莽时期的“一刀平五千”、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的“浇花”金币,都属于客观公认的币中名品,具有稳定的收藏价值。品相方面,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以往衡量钱币品相的标准却并不那么客观:有人以包浆为美,有人以底板无伤为美,难以建立共识。
不过,随着评级币的流行,评定钱币的品相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参考标准,这使钱币商可以依据分数的高低为钱币定价。如今,评级币已占据中国钱币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这种现状是利是弊?
评级币的诞生
现代商业评级币起源于美国。在美国,钱币是大众收藏的主要门类。从20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开始涉足钱币收藏领域。由于美国建国历史较短,稀少的钱币品种“供不应求”,因此,品种普通但品相较好的钱币便成为收藏者竞相追逐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评定钱币品相的标准逐渐建立起来。但是,买卖方在交易过程中经常发生矛盾,因为每个钱币商对于钱币的品相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而这往往不能得到买家的认可。要在品相描述方面达成共识,就需要人们遵循一套通用的钱币评级标准。
1949年,美国收藏家威廉·谢尔登博士出版《早期美国分币》一书,书中公布了一种全新的品相量化分级等级制。该等级制以1794年美国大分币为基础,按其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价格区间(1美元到70美元),将钱币的品相划分为1分至70分。谢尔登等级制后来被美国钱币协会(ANA)采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钱币协会曾考虑采用百分等级制,但当时谢尔登等级制是现成的一套标准,而且在钱币市场已经开始采用。
谢尔登等级制经美国钱币协会推行后,很快被ANACS、PCGS、NGC等钱币评级公司采纳,成为目前世界上通用的钱币评级标准。随着各家公司开疆拓土,评级币也逐渐进入亚洲和欧洲市场。如今,在中国也存在大量的钱币评级公司。评级币在中国从无人问津到盛极一时,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
评级币的优势
客观地说,评级币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标准统一。钱币评级公司基于谢尔登等级制建立的钱币评级标准对钱币进行真假鉴定和品相评定,最终给出相应的分数。统一标准的好处是易于量化,使分数与价格挂钩,有助于钱币行业的长期发展。
其二,利于存储。钱币评级公司使用惰性塑料盒或塑料封封装钱币,使钱币有效避免了磨损和磕碰,在一般的运输过程中也能保护钱币安然无恙。
其三,便于交易。古玩界常有“打眼”的说法,钱币界也不例外。硬币的尺寸通常很小,如不借助放大镜、强光手电、台灯等工具,很难判断其真实状态,更不要说线上交易。而评级币有钱币评级公司作担保,交易双方都不必耗费太多精力为钱币的真假和品相问题纠结。许多刚入门的新手也能放心投资。
其四,收益可观。相同品种和品相的钱币,未经评级和评级之后的价格相差悬殊。近些年,评级币之所以在中国盛行,与其商业潜力有很大的关系。
其五,照片清晰。评级币的流行还在于钱币评级公司提供高清照片拍摄服务。一枚钱币经过专业的团队拍摄,能够充分展现细节之美,使人产生购买欲。
评级币的弊端
虽然评级币在美国、亚洲一些国家十分流行,但它还不能完全占领世界市场,像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许多收藏者,就对评级币嗤之以鼻,甚至有些人买到评级币就要砸破盒子,将钱币取出。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是欧洲收藏者受历史传统影响,更习惯于把玩钱币,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现行的钱币评级标准基于美国硬币而产生,将美国标准强行套用在历史底蕴更浓厚的欧洲硬币上,往往有失公允。此外,评级的弊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放大,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五点弊端。
弊端一在于标准的本身。设立标准并无过错,但各家钱币评级公司设立的标准不同,有些公司看重硬币底板的磨损状况,有些公司看重硬币的包浆状态。而且,评级公司往往执行“一刀切”的评级标准,很容易以铸造工艺水平较好的硬币为基准,钱币评级师在面对铸造工艺水平较差的硬币时,往往产生误判。就算一家公司设立了标准,这种标准也往往是前后不一的,因为评级公司经常会根据情况,收紧或放宽评分的标准。所以,如果收藏者有过多次送评钱币的经验,就会发现,一枚钱币获取的分数,有时只是运气使然罢了。
弊端二在于“唯分数论”。固然,建立评分标准有助于将钱币划分为三六九等,使其可以与不同的价格挂钩,但高分数并不等于好的状态。比如,像“减重痕”这种为了使钱币合乎标准重量而人为切削钱币所产生的瑕疵,有时并不影响硬币获得出厂状态(MS)的评价,但在一位追求完美的收藏者眼中,这就属于“不负责任”。分数至上带来的另一个弊端,则是促使人们为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而反复砸盒,为求高分而使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手段来处理钱币。老实说,评级公司并不会禁止送评人反复砸盒,因为这样做会增加评级公司的业务量,是符合评级公司利益的,但长此以往,对普通收藏者却是一种伤害。
弊端三在于行业内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自从评级币在中国流行以来,国内已产生了百余家钱币评级公司。许多公司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评级币盒内的错误标签和工作人员留下的纸屑已不算严重的失误,令人担忧的是放水评分、假币入盒、员工监守自盗这些恶劣行径。不过,由于获利可观,收藏者、钱币商、评级公司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短期之内,若非大刀阔斧地改革,各种乱象难以杜绝。
弊端四在于无法阻止钱币品相的恶化。对于现代贵金属币而言,表面出现白斑、红斑就会使其观赏价值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其市场价值。而评级币盒虽然经过超声波密封,但无法阻止钱币的氧化,只能起到延缓作用。此外,钱币评级师通常不会戴着手套工作,而是用手指夹着硬币的侧边,这样很容易在光边币上留下指纹。试想,一枚完好无损,连送评人都从未从包装中取出的硬币,却要被别人轻易地摸来摸去。即使这枚硬币可能获得高分,但如果它的侧边没有边齿,那么大概率就会印上评级师的指纹。
弊端五在于“仙图”流行。什么是“仙图”?也就是经过美化、与肉眼所见严重不符的照片。一些评级公司拍摄的高清图片虽然美观,但这类图片呈现的是专业设备在特定光线下呈现的效果。如果卖家或拍卖行不给出实物照片和视频,买家仅凭评级公司网站上的高清照片,是难以判断钱币的实际状态的。固然,钱币的细节会在高清照片下纤毫毕现,但评价钱币的品相,又怎能一叶障目呢?
忠告:切勿买椟还珠
毫无疑问,评级币是目前最适合大规模钱币交易活动的商品,但评级币的分数只是一种参考,并非绝对的权威。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意识到,收藏钱币,既要看分数,也要看状态。钱币的状态,可根据其铸造细节、磨损及磕碰程度、包浆颜色来综合衡量。一般情况下,一枚全深打、无减重痕、高点未经磨损、整体无磕碰、包浆颜色均匀美观的钱币,可以称得上钱币中的上品,收藏这样的钱币,是不会留下什么遗憾的。而存在诸多瑕疵的钱币,即使评出高分,也只能为送评者留下一些心理安慰。
在真正稀有的品种面前,分数又显得毫无意义,因为这种钱币即使未进行评级,也会令懂行的收藏家趋之若鹜。
请记住,真正有收藏价值的是钱币本身,而不是附加在钱币上的包装。